发布时间:2021-03-12 16:54 我要投稿
年前,物价“涨价潮”来势汹汹:
“姜你军”、“向钱葱”、“蒜你狠”再次来袭,其中大葱的价格有的已经涨到了8元/斤,其他的如白菜等果蔬类产品也涨了不少。
当然,还有房价,根据国家统计局70城房价最新数据,12月份北上广深二手房住宅价格全部上涨。最近一段时间,一线城市的学区房更是出现异动,上海最贵单价20万、北京25万,深圳一学区房更是出现了每平米30万的天价。
除此之外,纸张、猪肉、半导体、有色金属、煤炭等的价格都有明显的上涨。
价格涨跌,是市场经济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。问题是,这些涨跌背后有没有隐藏着什么经济规律,是货币贬值?还是单纯的供求关系?
不断放大的通胀能否催生新一轮的资产价格上涨?
No.1
我们身边常见的生活用品
大多数都在涨价
最近,菜篮子里常见的蔬菜、鸡蛋都涨价了,涨幅还不小。
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,2021年第二周(1月8日至15日),猪肉、羊肉、牛肉价格分别为每公斤46.77元、75.39元、77.80元,同比分别上涨3.4%、10.8%、10.3%。鸡蛋价格每公斤8.89元,与上周相比环比上涨4.2%,大白菜、白萝卜、菜花和油菜价格环比涨幅较大,涨幅在11.3%至19.3%之间。
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一样,去年12月以来,全国范围内的纸业也连续迎来涨价潮。
在一些厂商12月7日发布第一波涨价函不到10天后,陕西、河北、山西、江西、浙江等陆续发布第二波涨价函,普遍“上调200/吨”。最近,蔗渣浆生活用纸主要产地广西也宣布涨价。1个月迎来三连涨,一时间仿佛重现“洛阳纸贵”的光景。
这样的涨价,让很多人嗅到了通胀的味道。
过去一年,经历疫情冲击,美国祭出了所谓的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措施,美联储狂疯狂印钞,全球范围内不少国家也都唯美元是从接连放水。
日前,美国新任总统拜登就职第一天,第一件事就是宣布1.9万亿美元的援助计划,全美国1.3亿人每人都可以领到2000美元现金,这又让不少人看到了通货膨胀的信号。
所谓通货膨胀,简单来说就是钱发多了,如果经济增长的速度慢于印钞的速度,就会导致通货膨胀。从学术上的定义来看,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,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,导致货币贬值,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现象。
对普通人来说,通胀最大的影响就是会不断稀释我们手里的钱,比如90年代的一万元和现在的一万元,完全不能相提并论,这其中就是通胀的作用。
No.2
物价上涨等同于通货膨胀吗
我们手里的钱会被稀释多少?
在经济学中,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过多导致贬值的一种经济现象,其表现为市场价格上涨,通常以CPI(消费者物价指数)作为衡量指标,但需要注意的是,市场价格上涨并不等于通货膨胀。比如,因突发灾害导致粮食短缺引发物价上涨,这不被界定为通胀。
所以,弄清涨价的原因很重要。
我们先看一下最近粮食蔬菜为什么会涨价。
除了货币因素之外,还有以下几点显性因素——
1.强寒潮天气;2.新冠肺炎疫情局部反弹;3.春节临近消费拉动。
春节之前,一直都是蔬菜的高光时刻,一方面,各类节庆活动增加,餐饮消费旺盛,团体冬贮菜需求有所增加,另一方面,叠加寒潮与疫情,供给成本又有所上升,所以,最近的菜价涨的确实有点过猛。不过,这样的涨价并不可持续,一般规律是节前波动上涨、节后价格回落。
我们再看一下为什么纸张会涨价?
与蔬菜不同,纸张涨价背后是政策变化导致的市场格局变化。
今年元旦起,史上最严的“限塑令”实施,将对零售、线下餐饮、外卖、电商等各大领域全面禁用塑料袋、塑料餐具及塑料吸管等,国家全面限制不可降解塑料使用,纸基材料及生物降解塑料都将成为行业新宠,这从侧面助推了造纸行业需求增长。
此外,这也跟国家发布的“禁废令”有关,我国现在造纸的原料很多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废纸,然而同样与今年元旦开始实施的“禁废令”,明确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,很多用于纸张的原料已经不能再用了,原料短缺导致成本上涨,最终导致纸张价格大幅上涨。
所以,这并不单纯是货币超发引发的通胀。
当然,我们也应看到,除了价格上涨,也有很多降价的现象出现。
比如,曾经让很多人望梅止渴的“车厘子自由”突然间就变得容易实现了。
一跨进2021年,“车厘子价格腰斩”的新闻立刻就登上微博热搜,往年带些奢侈味道的智利车厘子价格创下了近7、8年来的最低水平。在某电商平台上,250g的J级智利车厘子原价为33.8元,打折秒杀价降至19.9元。
“车厘子价格腰斩”背后是供给的增加,全球车厘子主产地迎来大丰收,而受疫情影响,很大一部分最终都流向了中国,以至于我们突然间就实现“车厘子自由”了。
除了车厘子的被动降价,还有一向以高端产品自居的特斯拉在2021年一开年以自降身价吸引了不少流量。
国产Model Y长续航版起售价为33.99万元,相较此前公布的48.8万元下调14.81万元降至“3字头”,基本实现“中美同价”。
大幅度降价的还有很多,比如——进口的冠脉支架。作为首个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高值医用耗材,冠脉支架均价从1.3万元左右跳水至700元左右,并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价格,这已经不能用价格腰斩来形容了,简直是大象直接变蚂蚁了。
除了这些政策原因导致的降价,如果你经常去进口超市也不难发现,一些进口商品也经常降价,随着国货崛起,以及越来越多的自贸区,可以预见,未来进口商品进入中国市场,还会不断降价。
所以,综合来看,现在不能简单的说是通货膨胀,但这不等于我们就不用担心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贬值,相反,通货膨胀还有很大的风险。
No.3
如何应对通货膨胀风险?
房价初现局部上涨信号
关于通货膨胀,我们国家主要以CPI(居民消费价格指数)为参照标准。
而在现有的CPI形成机制背景下,并未将房价等资产价格纳入在内。所以,我们看起来似乎通胀率不高,但这只是由于CPI失真而造成的一种假象,如果从过往房价上涨的速度来看,其实我们过去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。
应对通货膨胀,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尽量不要持有货币,将货币置换成资产,因为即便它们的内在价值不变,随着货币的超发,资产的价格也会升高。
房地产是最明显的通胀受益板块之一,因为不断上涨的房价很多时候就是纯粹的货币现象,在历史上,只要未发生战争,核心地段的房产一直都是抗通胀的最佳保值资产之一。因此,在通胀上行时期,有大量土地储备的房地产行业和房子本身都会直接受益。
所以,虽然近年来不少城市的房价都经历了回调,但本质上都很坚挺。
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70城房价数据显示,去年12月份北上广深二手房住宅价格全部上涨。新房价格方面,4个一线城市价格环比上涨0.3%,涨幅比上月扩大0.1个百分点。其中,北京、上海和广州分别上涨0.3%、0.2%和0.7%,深圳下降0.1%。
2020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
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
既一线城市楼市出现明显翘尾之后,进入2021年,深圳、上海、北京等一线城市,以学区房为龙头,又掀起了一波上涨。
位于深圳福田区国际花园的一套44㎡学区房,被人以1420万的“天价”买走。折算下来,每平超过32万。而这样的“天价”,在深圳并不少见。从近期的成交价来看,目前深圳福田区的一流学区房,平均单价已经到了22万/㎡;二流学区房的单价,也已超过15万/㎡;就算是三流学区房,现在的单价也已经突破了10万/㎡。
受此影响,越来越多的学区房正在陆续加入到“跳涨”的行列中。
从1月上旬开始,上海多个区域都出现了学区房挂牌价急剧跳涨的情况,手持一两千万购房款都被人半道截的传闻,也是不绝于耳。从最近链家、我爱我家这些二手平台的挂牌房源来看,北京的业主们也在调高自己的心理价位,甚至出现了房源挂牌十来天,就已经跳涨20万的情况。
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这边楼市稍有过热现象,市场上紧接着就是收紧调控的信号。
1月21日深夜,上海突发收紧调控政策——
1. 限制假离婚买房,对夫妻离异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,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。
2. 增值税提高,将个人对外销售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从2年提高至5年。
3. 优先满足“无房家庭”自住购房需求,优先摇号买房。无房户优先买房在南京和杭州早已经是普遍现象,不过上海不愧是上海,还敢在税务方面进行加码,杭州则不敢。
可以说,每一项都是卡脖子的政策,严格贯彻中央“房住不炒”决心,与解决大城市居住问题的新指示精神,优先满足“无房家庭”自住购房需求。
面对2021年一开局的激烈过招,郑州今年的楼市会如何?有“涨声”吗。
有业内人士称,郑州的房地产市场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下行周期,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,预计第一季度将有一波上涨小阳春。
先来看一波置业顾问的朋友圈:
而根据相关数据统计,2021年首月第二周,郑州新房共计成交470套,二手房成交1376套。
其中郑州主城八区新房成交共26套,二手房成交1073套;环郑地区新房成交443套,二手房成交299套。
1月13日,郑州报价约为18,492 元/㎡,房价环比上涨了19.33%。但第三周去化微降,市场仅2个项目开盘,均为南龙湖项目,共推出220多套房源。
由此可见,经历长时间的调整,楼市有一定的上涨空间,但指望星星之火逐步燎原并不现实。
一方面,货币放水会不断催生资产价格。另一方面,政府担心房价暴涨会引发通胀会会极力抑制,所以,基本上可以断言,今年政府关于楼市调控基本上很难放松,但占据核心城市核心资源的优质房源永远都是抵御通胀的抢手货。
结语
虽然,现在的蔬菜涨价等现象不能等同于通货膨胀,但抵御通货膨胀却一直是我们财富保值的必修课,其中,买房就是最靠谱的方式。
现在,房价上涨的速度下来了,消费品价格上涨了,在货币一定的情况下,这就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,或许,在长时间被房价压制的物价,也该涨涨了,这也是经济规律。
从长远来看,在市场之手中,一开始被炒作稀缺的东西会价格回落,比如车厘子等进口货,早期被炒作,正常情况下,未来可能会越来越便宜,而长久以来被低估的产品也会逐步修复估值,比如说农产品,未来依然会很强势。
从需求的角度来说,吃穿住行,房子本质上与菜篮子并没有什么区别,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一种永恒的需求,这一点毋庸置疑,只是,正常情况下,房价只涨不跌的时代结束了,楼市也会挤出泡沫,用时间换空间,迎来估值修复,而你要做的就是找到正确的估值。
最后,用弗朗西斯·福山的一句话来结尾:大海啸时代的每一滴水,落到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。
只希望,我们的收入也都能跑赢通胀的速度。
《全国房价初现局部上涨信号 郑州有“涨”声吗》由河南新闻网-豫都网提供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house.yuduxx.com/lsgc/827792.html,谢谢合作!
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1、未经豫都网(以下简称本网)许可,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。
2、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,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。